靠谱的十大网投实体平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联系我们 公司主页

科学研究

刘德斌:再探“历史路径”,拓展国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4  点击:


826日上午,公司历史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刘德斌在我所就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研究问题进行讲座。 

刘德斌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讲座从冷战结束近三十年来中外国际关系学者对经典范式“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的反思与理论进展切入,探讨了拓展国际关系研究问题、领域和路径中,历史学视角已有、进行中及可能的贡献。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刘德斌教授首先从研究者需要从世界历史理解国际关系问题,重新定位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宏观路径出发,提出了历史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他回顾了巴里·布赞(Barry Buzan1990年代以来通过拓展世界历史包括非西方历史的基础,重构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及至二十年后与阿米塔夫·阿查亚(Amitav Achaya)合作推出了《全球国际关系学》。刘德斌教授提出历史学的视野不仅是消解国际关系理论“欧洲中心主义”的可行路径,而且是重构国际关系理论的有益方法。

 在此基础上,刘德斌教授结合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动,评述了晚近国际关系研究进展对历史学的影响,以及两学科间长期偏见造成的制约及其后果。由此提出从问题出发进行跨学科对话,从而形成融合的基础,并兼顾本学科共同体的侧重点。他以国际关系史研究为例做了阐发。

 

 再次,刘德斌教授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晚近国际关系研究的问题转向进程中可以拓展的研究领域。他指出,历史学的长时段视野、超越现代民族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为理论出发点的视角,以及利用档案文献进行研究的基本功,都可以并应当成为国际关系研究新的突破点。

 具体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第一,从历史变迁的视角看,研究者应对部落、族群、城邦、帝国等现代民族国家之外的国际关系行为体给予更多的重视。晚近一大批国际关系研究者转向族群政治研究,并出版了丰硕的成果。相应地,作为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政体同样值得国际关系研究者重视。当今任何国家发展都与帝国相关。尤其是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研究,值得历史学和政治学之间不同思路的联系与碰撞。联系当下,刘德斌教授指出相关思路同样有助于理解西方各国在气候变化、自由贸易体系等全球性问题上分化的态度。

 第二,与前现代世界体系的历史遗产相关,现代国家构建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刘德斌教授在其2015年发表的论文中划分了“已构建国家、再构建国家、构建中国家”。晚近正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进一步讨论各类国家的变迁及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回顾历史遗产对当下国家构建、国际关系,乃至全球政治、经济观念、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第三,从国际关系变迁和世界史研究反观近代以来中国,有益于中外研究者突破陈见,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变迁。

 最后,刘德斌教授总结提出,第一,历史学界对国际政治的关注由来已久,随着研究进展亦张亦弛。第二,历史学中的“国际关系”没有拘泥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把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加入进来,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关系”的内涵。第三,历史研究承认国家的多样性和帝国与现代国家的共时性。第四,对西方和非西方的认识,实际上受到多方面因素和趋势的影响,是不断变动的。第五,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历史研究应与国际关系研究形成互动,由此才能更深入准确地解读世界体系的重构。

 讲座结束后,刘德斌教授就全球史与国际关系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概念构建的意义及不足、帝国历史遗产对现代民族国家体系的影响、如何化解历史情感的负面影响走出和解之路、当代世界共产党的中国认识、解释变动中的“西方”和“非西方”体系过程中理论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的平衡等问题,同本所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进行了热烈且深入的交流。



 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主持了讲座,并联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刘德斌教授的讲座进行了评议和总结。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系列讲座之一,本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